EnglishEnglishFrancais
精彩网络课堂
[收藏] [RSS订阅] [打印] [字号: ]

学习,让天使绽放美丽达德教育 

作者:佚名    成人高考来源:不详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09-10-19

  作为北京急救中心西区分中心的专业护士,陈珍的记忆里有很多难忘的救死扶伤画面;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优秀毕业生,陈珍的记忆里留下了学习带来的一个个美丽瞬间。

  作为北京电大护理专业的一名大专生,陈珍在从事与死神赛跑的繁忙工作中,挤出点滴时间学习,并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,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天职。

  急救工作像是上满弦的箭,随时都要准备发射。无论是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,还是大火燃烧的厂房,或是平常的居民区、学校……只要听到警报响起,陈珍和同事们就要冲到一线。

  2007年夏天的一个夜晚,雨似瓢泼。急救中心接到车祸事故现场打来的求救电话,陈珍随车组人员风驰电掣赶到现场。一辆小轿车几乎完全扎进大货车尾部,整部车严重变形。陈珍和同事立即现场为车中伤员包扎止血,随后又协助消防队员一点点把伤员抬上急救车。救护车里,伤员的心率、呼吸越来越弱,突然心率降为零,意识丧失。此时,陈珍浑身湿透,手套磨破,但看到伤员出现危险,她立即在车上对其进行除颤和心外按压。急救车一路呼啸,陈珍一路不停抢救,为伤员的最终获救打下了基础。

  这只是陈珍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场景。争分夺秒的急救工作,需要快速和精确,不允许出半点差错。陈珍在工作中不能有丝毫分心,上班时高度紧张,学习完全用业余时间,这意味着她得付出更多的精力。为了能够跟上教学进度,陈珍坚持参加面授。有时为了按时上课,她用休息时间和同事调班。偶尔错过了一节课,她也及时找来同学的笔记,或找到老师的教学视频补上。

  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,北京急救中心集结51家医院的73辆救护车,297名医务人员,携带着数百万元救灾物资,组建了全国最大的急救转运救援队伍,陈珍光荣地成为了这支队伍里的一员。她说,得知可以去灾区的时候,她忘记了一切,只想着多带救灾物资,学习落下了可以补回来,可灾区人民的生命却无法补。

  刚开始救援时条件有限,抢救灾区伤员的现场就设在急救车里。狭小的车厢空间,放上医疗仪器、病人和家属的物品后,医生和护士只能勉强坐下。有时伤员和家属多,陈珍和医生只能挤坐在一起,连腿也伸不开。一天下来,陈珍和同事的双腿都肿胀难忍,只有扶着车厢慢慢才能站起来。

  当时陈珍还不能理解:自己和同事明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,可为什么一接到任务,就能立即精神抖擞出发?后来她明白,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工作激情。这激情来自对伤员的悲悯,来自对同胞的责任,来自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。

  那次在汶川工作24天后,回到北京的陈珍落下了不少课程,可想到自己为了灾区同胞而耽误了学习,她从未感到后悔。回到北京后,她向同学借来笔记,补上落下的每一课。老师知道她落下功课的原因后,也利用课余为她补课。最终通过努力,她赶上了学习进度。

  每次下班回到家中,不管多累,陈珍总是先拿出课本复习一遍。在她眼里,那一个个专业术语不是没有生气的文字和符号,而是增强自己专业技能的良师和益友。在她心里,那一次枯燥学习不是劳累和煎熬,而是提高自己素养的清泉和溪流。

  陈珍说,做救死扶伤的“白衣天使”是她从小的梦想,这份工作让她体会到责任。苦累只是急救事业的一朵浪花,不断学习则是心灵的净化,翻开书本,犹如在和文字谈心,它们教会她知识,让她更添博爱之心。

北京考试报
[收藏] [RSS订阅] [打印] [字号: ]